碳元素作为钢铁中的重要元素,其在钢铁中的含量多少,区别了钢铁,决定了钢号、品级,碳对钢铁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,碳硫分析仪在检测合金钢铁的环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一般说来,随着碳含最的增加,钢铁的硬度和强度也相应提高,而韧性和塑性却变差,使钢变脆且难于加工;反之,随着碳含量的减少,钢的韧性得到增强。碳对钢的影响还表现在通过热处理改善钢的机械性能上。通常认为,钢的含碳量在0.05-1.7%,铁的含碳量在1.7%以上。把碳小于0. 03%的钢称为超低碳钢。
钢铁中碳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。一种是游离碳,如无定形碳、退火碳、结品尼碳或石墨碳等;另一种是碳化合物称为化合碳,可用“MC"表示。化合碳与游离碳之和称为总碳。
总碳量的测定方法很多,但通常都是将试样置于高温氧气流中燃烧,使之转化为CO2再用适当的方法测定,如气体容量法、吸收重量法、电导法、电最法、非水滴定法、光度滴定、色谱法及红外吸收法等。这些方法各有优劣,对常量或含量较高的碳一般能达到预期的效果,但对超低碳的测定部分方法还达不到要求。
碳硫分析仪检测合金钢中超低碳
如果要检测超低碳,怎么解决,实际生产环节使用碳硫分析仪来检测合金钢中的超低碳。
红外吸收法是根据CO2与SO2能选择性地吸收波长为4.27微米及7.35微米的红外光这一原理而设计的。当样品未经燃烧时,只有载体氧气通过测量池,氧气对该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不产生吸收,探测器接收的从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线能量ZUI大。当试样开始燃烧后,生成的CO2、SO2随氧气进入测量池,对红外光进行吸收,探测器接受到的红外光能量随CO2、SO2浓度的增加呈指数衰减,近似地服从光的吸收定律:朗伯-比尔定律。据此以标准样品通过测量池探测器接收的能量为参比,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后即可得到试样中碳硫的百分含量。